大耳鼠兔

Ochotona macrotis   Gunther
   

  226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耳较其他种的大。体长200mm;后足长32 - 40mm;耳长超过27mm,平均为28~31mm;须55~70mm,最长的可达80mm。颅骨中等大小,一般长40 - 47mm;基长36.40mm;颧宽20.4~22.5mm;后头宽18~20.2mm;鼻骨长12.5~16mm;眶间宽5.2~7.2mm;腭孔长11.8~13.5mm,宽4.7mm;腭桥前后向最窄处约1.8~2.8mm;听泡长11~12.5mm;上颊齿列长7.8.9mm。
夏毛:体背面呈不同程度的灰褐色调,带有黄褐色,有时带褐黄橄榄色;头、颈项部和体侧面具鲜明赤褐色(介于粉红肉桂色和肉桂浅黄色之间),体腹面污白色,有时杂以淡赤黄色。冬毛:密厚,体背面淡灰色带灰黄色调,杂以粉红一浅黄和肉桂一浅黄色;头上部和体侧面呈肉桂浅黄色;耳灰白色,内侧边缘暗灰色;腹污白色,有时杂以轻微浅黄色。染色体数:2n=62。
颅骨上部呈拱形,额部最高。左右额骨前方各有1小卵圆孔。脑盒较圆。眶间较宽。鼻骨较长,约为颅长的34%,其前后端约等宽,两侧几乎平行。顶间骨略呈三角形。颧弧比后头稍宽,略显弧状。门齿孔与腭孔汇合呈长梨形。腭桥前缘中间无小尖突。听泡较发达,长约为颅长的26%。下领骨髁突(关节突)不大,其前后宽4.5mm左右。

生物学

主要栖息于高原区裸露的陡壁上,亦可见于岩砾地带。洞穴简单,很少分支,洞深lm左右。白昼活动。有贮草习性。主要以蒿类及藜科植物为食。每胎4-7仔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分布于前苏联天山部分和帕米尔高原,亦见于尼泊尔北部和克什米尔。

国内分布

甘肃,新疆,青海,西藏,云南,四川

分类讨论

本种已记载的有2个亚种,我国均有分布:
1.指名亚种0. m. macrotis Gunther, 1875
体大部分杂以赤色。分布在新疆帕米尔高原、天山山地、昆仑山-阿尔金山地,青海西部;西藏西部普兰、日土,北部的巴毛穷宗,南部的定日、拉萨及珠穆朗玛峰北坡。国外见于前苏联中亚帕米尔、吉尔吉斯和天山等地及克什米尔。
2.尼泊尔亚种0. m.wollastoni Thomas et Hinton, 1922
体混杂的赤色不如指名亚种的多。分布在西藏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南麓。国外见于尼泊尔北部。